close
633974144347495000.jpg

明朝的歷史好像不是歷史課程的重點宣傳部分
感覺漢唐的盛世是主力宣傳
清史因為一大堆歷史劇、宮廷秘辛而大紅
反觀明朝雖然也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但大家的印象似乎停留在瘌痢頭朱元璋、可怕的錦衣衛

"明朝那些事兒"是對岸當紅部落客一連串明史介紹的總集
作者當年明月是一個對明史很有興趣的年輕人
以明史作為主幹,雜以其他史料,用白話文介紹明史
基本上就是明朝版的吳姐姐說歷史故事啦
不過作者也是個八十後(七年級生),所以敘述中會出現很多"現代"詞彙
像是周星馳、天下無賊、還是一些順口溜等"梗"
因此讀起來輕鬆有趣,對一般較少接觸文史作品的人也不吃力

明朝兩百年的歷史有盛世有鬥爭,當年明月著重於政治心計、戰爭戰術的講述
文中也很清楚註明史料、稗官野史、及自己研究心得的爭議
算是很負責任的一部歷史讀物,無怪乎在網路連載的時候就吸引一批死忠的"明礬"支持
綜觀明朝歷史,分享一下閱讀心得如下。

1. 皇帝真不是人幹的

不管是以誅殺官員聞名的朱元璋、還是雖然大刀闊斧但是難逃篡位事實的明成祖
都是所謂的"模範同志",每天孜孜不倦地批閱奏章,聞雞起舞、挑燈夜戰那是常有的事
成祖還御駕親征,掃蕩元朝餘孽數次,不可不謂竭心盡力
就算亡國之君崇禎皇帝也是拼老命的工作著,直到在煤山上吊
當然龍生九子,各個不同;明朝也有荒於政事勤做木工的、還是罷工不上朝的萬曆
但基本上要做個皇帝除了心狠狡詐之外,身體底子要好,撐得住不爆肝也是非常重要的質素

除了表面上政務繁忙之外,皇帝擁有令人上癮的權力,卻也深受高處不勝寒之苦
身邊的妃子、兄弟、兒子,都為了至高皇權在勾心鬥角
收工回到後宮休息一下,也得要提防每個人跟你說的話是不是背後有玄機、還是在圖謀甚麼
而一旦權力光環消退,想要跟個普通人一樣平淡生活也是奢望,明英宗應該感覺最深
土木堡之變的英宗受宦官王振挑唆,御駕親征蒙古部落卻被擄為人質
從皇帝變成俘虜,雖然蒙古人還是有供吃供住,但是待遇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而且國內已經另立君主,英宗的存在相當尷尬,被蒙古人拖著到邊境城市叫門,守軍也都無回應
留在國內的家人也很悲慘,曾經的皇后受生活所迫,要偷偷把針線活拿到宮外賣錢,可見事態炎涼
雖然後來英宗回國復位,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這句話,他應該是刻骨銘心的

2. 人言可畏不是阮玲玉才有的煩惱

明朝的言官制度到後來變成黨爭的工具,也有人說明朝是亡於黨爭的
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但是沒幾個人可以向朱元璋一樣一年只放兩天假
每天不同的工作批奏章
於是後來出現內閣,由幾個官員組成的內閣替皇帝處理奏章,最後由皇帝定奪
雖然表面上皇帝還是大權在握,但可想而知的是雪片般飛來的奏章,皇帝怎麼可能一一了解分析
自然最後變成內閣篩選、彙報,皇帝接收到的就不是第一手資訊了,其中可以動手腳的地方自然很多
但明朝皇帝除了有東廠、錦衣衛這些特務外,還有准許官員不分階級上書的規定
於是為了爭取表現、博取名聲、打擊異己、尋事挑釁的奏章也如雪片般在朝中飛舞
大家都知道明朝有所謂的廷杖,官員可以隨時被拉到宮門去打屁股
但所謂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被打了之後通常名聲大漲,不畏強權、青史留名等
所以很多官員還搶著被打,爭著看誰更敢頂撞皇帝,反正打人的是昏君、被打的是清官
而且事前打點一下,板子也可以重重的舉起,輕輕的落下,反正政治作秀不是現代才有的事
因此大家你一本我一章,反正都是科舉考出來的,罵人不帶髒字的本事只有更高
很多時候一些芝麻綠豆的事都可以大作文章,像是皇帝休息的時候玩一下蛐蛐、連日寵幸哪個妃子
這些個人隱私都可以被言官拿來囉嗦勸戒一番,皇帝也實在是有點受不了

3. 沒有時光機,歷史的真相很難還原

所謂的歷史,很大的程度是勝利者的紀錄
中國的慣例是新的朝代修前朝史,因此其中政治因素就會影響史料的真實性
清初文字獄盛行,就是要塑造滿清入關有理,爭的是皇權的正統性
所以清朝的說法是因為李自成等流寇占領了北京,所以滿清入關掃蕩流寇
同時塑造袁崇煥的正直英勇,對比出崇禎的多疑昏庸,進一步強調明朝自取滅亡的印象
原來歷史也是一種文宣,只不過對象是未來的人
在"明朝那些事兒"書中,對袁崇煥、海瑞、朱元璋等人都做了詳細的描述
雖然稱不上是翻案文章,不過都跟一般歷史教科書或小說的形象有所出入
其間當然有作者的見解詮釋,不過很多時候大家在戲曲小說得到的印象也確實有誤差

"明朝那些事兒"總共有七本
雖然聽起來是大部頭,不過因為作者文筆相當白話,因此閱讀起來速度很快
加上作者很愛用時下的"梗",所以讀起來很輕鬆無隔閡
基本上是蠻推薦的一部作品!可以趁過年優惠的時候入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esgame 的頭像
    seesgame

    SEESGAME LOVE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