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020080331370268464496.jpg W020080331370268464496.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esmelobster/496c0d3651108.jpg)
昨天在國家音樂廳欣賞李國鼎基金會舉辦的譚盾音樂會
邀請到臥虎藏龍的配樂大師譚盾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
演出譚盾的三段作品,特別是"紙樂"跟"地圖"
旅居美國的譚盾其實是很中國的人
許多創作概念都來自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這個政商高喊一加一大於二的時代
譚盾試圖回歸一加一等於一的天人合一
交響樂團這麼多人,卻合奏出"一"場優美的演出
用音樂跨越時空,演奏世世代代共享的藝術
就像詩經來自各國史官、樂師采風一樣
譚盾也認為民間純樸的原生音樂,是最珍貴的音樂寶藏
所以他到湘西記錄當地各種傳統的音樂形式
再創作交響樂曲與之相配合奏,就像是與傳統對話一樣
利用錄影播放的方式,在舞台上達到與湘西民間藝人合奏的效果
在"地圖"中,譚盾一面播放從湘西取材的山歌、吹樹葉、蘆笙吹奏
一面參雜交響樂團現場演奏,突破時空的限制
另一方面,譚盾也致力化繁為簡
嘗試運用石頭、紙張等物品搭配樂器演出不同的音樂
"紙樂"就是以各種材質的紙張撕、彈、律動做主題演奏
"地圖"也利用石頭的敲擊取代打擊樂器,試圖營造原始的感覺
我雖然對這種新音樂的形式接受度不高
但對譚盾背後的創作概念很認同
采風是保存民間藝術的重要行動,尤其是在傳統加速流失的現代
只是要尋找能跨越時間空間的表演方式或許不難
但要尋找能跨越意識型態、觀念的表演方式卻很難
我想譚盾的嘗試算是拋磚引玉,或許能啟發更多新創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