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時候第一個學會的修辭法應該就是擬人吧
小白兔在花園蹦蹦跳跳好開心
花朵兒迎接陽光努力向上長
我們學著把自然萬物擬人化,用人類的思考來解釋他們
科學家發現靈長類的動物中
只有少數種類的猩猩有自我的意識也就是說當他們照鏡子時,他們知道那個影像是自己
就算是如此,人類把自己的心態加諸到動物身上的想法
充其量不過是浪漫主義的幻想罷了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人提出這個觀點
惠施跟莊子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雖然真實性有待考察
但是惠子的想法現在看來倒不是雞蛋裡挑骨頭的好辯
而是符合環保意識的概念
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不是新聞
北極熊今年快要沒有立足之地
其他瀕臨絕種或是已經絕種的動物不勝枚舉
熊貓因為長得很可愛,所以有專人照顧復育
長得醜長怪的動物就不一定有人出錢保護
所以人類把外貌協會拓展到動物世界了
將心比心其實是一種爭議的概念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就算同是人類也不見得可以知道對方的心意
我們好像都被教導從自己的心來推測別人
沒有人教我們增進察言觀色、審形度勢的能力
自我中心也許是與生俱來的習性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