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NEWSROOM  

隨著資訊數量愈來愈龐大,資訊取得愈來愈容易,優質的內容成為新世代的決勝關鍵。有線電視台的領頭羊
HBO在幾年前開始投入自製節目的製作,在影集與電影都創造不少叫好又叫座的成功作品。無論是引起爭議的<True Blood>(噬血真愛),收視率居高不下的<Game of Throne>(權力遊戲),或是引起廣泛討論的<True Detective>(真探),都顯示出HBO的強大製作實力。本文要介紹的是<Newsroom>(新聞編輯室),一部較少討論但劇本很是用心的影集。

Newsroom>敘述一間虛構的新聞電視台ACNAtlantis Cable News)採訪製作新聞的過程,很多新聞都取材於美國真實的新聞事件,例如賓拉登被殺、埃及之春、美國大選等等。目前播出的第三季討論的是網路對專業新聞的衝擊,很多面向的討論非常值得深思。

本季的一開始從震驚全世界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開始,經過上一季錯報新聞教訓的ACN這次採取更為謹慎的求證方式,務必等到更多的證據與消息才做出報導。這時對手電視台紛紛根據Twitter流傳的訊息宣佈兇手姓名,儘管後來FBI澄清這個人絕非兇手,但網友已經紛紛肉搜這人的家人,發恐嚇信的有之,到他們家包圍的有之。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站的風行,讓消息可以在幾分之內傳遍全世界,特別是那些擁有龐大粉絲群的帳號,已經變成消息傳輸的中樞,成為另一種意見領袖。問題是身為意見領袖是否具有相對的責任?當你動動手指發出訊息,或者只是轉發的時候,是否有想到訊息的真實性?或者想過自己是不是也是訊息的經手人?如果最後這是一則誤傳的謠言,造成無可彌補的結果,轉發的人是不是也是幫凶?

ACN接著遇到經營權的問題,於是找來矽谷網路創業家投資。來自矽谷的科技人馬上要求ACN擁抱網路新聞新時代,報導新聞的時候要根據時下點及率最高的話題,於是Lady GagaTwitter比國會新法案的報導更占版面。同時也採用名人追蹤App,讓每個人都可以上傳巧遇野生名人的資訊,就算是假的消息也沒有人去核實。這些新的方向自然讓ACN原本的專業新聞人很不能接受,在這個素人網友的意見逐漸被重視的時代,新聞的專業性、真實性是不是還要堅持下去?素人網友就是商業的力量,在以前就是收視率、廣告商的壓力,只是現在更多了與新聞製作的互動性、及時性。原本單向傳遞的新聞,只能由專業記者撰寫報導;現在變成人人都是公民記者,龐大的群眾力量讓新聞台也不得不採用。只是專業的意義在相對應的訓練,對新聞真實性的追求、對平衡報導的尊重。當大多數人都選擇不求甚解的資訊、可以滿足人性偷窺慾望的新聞,這個世界會變成甚麼樣?最近台灣最多人關注的話題是阿基師與劉喬恩的事件,反而陳德銘訪台的新聞被放到次要的地位,是否是一個值得擔心的現象?

 

來自美國西岸網路人士認為這些ACN的製作人活在上一個時代,還抱持著菁英心態,沒有跟群眾站在一起。群眾已經透過網路告訴你甚麼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議題,這些自恃甚高的菁英份子卻還不了解。可是真的愈多人關注的消息就是對國家社會未來有意義的新聞嗎?公民記者某個方面是不是對新聞專業的否定?在社會分工愈來愈細,世界愈來愈複雜的趨勢下,難道我們不應該對專業抱持肯定與尊重嗎?

 

網路大亨新老闆還要求ACN製作一個強暴犯網站的新聞。一個大學女生酒後被兩個男學生強暴,報警卻被警方與校方吃案。於是女大生製作了一個網站,讓大家可以把相關經驗放到網站上,借此懲罰那些沒有得到應有懲罰的強暴犯。新老闆希望ACN邀請女大生與強暴犯同時在節目上對質,可以想見這對收視率會有多大的拉抬。但是製作人去訪談女大生的時候,卻一直勸說她不要上節目,因為這個網站裡面的經驗可能是任何人懷著報復心分享的抹黑言論,在沒有任何求證的情況下,一些無辜的人可能會到傷害。對女大生而言,這是她在被司法系統拋棄後追求正義的方式,卻有可能成為別人的報復工具,這是否是應該被允許鼓勵的方式?從新聞台收視率的角度,這種腥羶色的新聞,想必會得到很大的關注,但是製作這種新聞其實不是對受害人的補償,只是利用受害人的經歷炒作獲利而已。這種利用網站、媒體全民公審的方式,沒有檢察官查證、沒有法律規範,得到的是真正的正義還是更大的混亂?當資訊的傳播變成彈指之間的易事,錯誤的、有心操弄的訊息也會不斷出現傳播,是否會造成更大的問題?當大家一面倒譴責規範、威權的時代,每個人是否真的思考過全面無規則帶來的顛覆與其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很多的問題在了解各方意見之後,反而無法做出判斷。這一季的Newsroom提出很多爭議性的議題,其中不少可以聯想到台灣的現況。推薦給對媒體相關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