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  

為了消耗天下選書的數量,硬是隨便挑選了這本書
(在這裡要抱怨天下選書制度,很多天下自己出的熱門書籍都無法選
有時候比較熱門的一本書還會扣掉兩三本的數量,有點失去鼓勵大家愛書看書的本意)
主要是因為這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作者最新力作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電影跟原著我都蠻喜歡的,所以就挑了這本書

沒想到一開始看的時候,感覺比<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差很多
有點珍奧斯汀的風格,講述的是十九世紀初一位英國化石收集家與一位化石發掘家的故事

因為父母雙亡,唯一的哥哥成家立業,未婚的伊莉莎白三姊妹聽從兄長安排
從倫敦遷居到海邊村萊姆鎮
一開始離開文化之都倫敦確實很不習慣,但伊莉莎白很快就發現海岸線有豐富的化石可供發掘
這對熱好收集魚類化石的伊莉莎白來說,簡直是搬到寶庫的旁邊
當時鎮上的人們對化石所之甚少,只知道是死去生物的遺骸,所以多少有點不吉利的顧忌
唯有幾個大膽的人以拾撿化石販賣給遊客賺點小錢幫補家計
其中以瑪莉這個小女孩特別會找到化石、清理成完整的標本
於是伊莉莎白便與瑪莉結成忘年之交,在海岸邊常看到一大一小的身影

當時大多收藏家對化石的了解,僅限於生物的遺骸,更多是對稀有性的偏愛
對於化石真正是哪種生物的遺骸、為什麼現在看不到類似生物等問題,鮮少有人探究
即使是長期研究化石領域、經常閱讀相關期刊的伊莉莎白,對這些化石的來歷也僅略知皮毛
隨著愈來愈多化石出土,萊姆鎮也吸引了不少學者到訪,加上科學界對化石、古生物的探討
這才漸漸發現原來萊姆鎮的化石有古代滅絕的生物魚龍、蛇頸龍、原龍等

一開剛始閱讀這個故事,會覺得十分平淡,沒有戲劇化的衝突,也缺乏有趣的角色性格
就如同化石發掘的過程,每個日子就是在海邊不斷的尋找
運氣好找到了,也需要多日耐心仔細的清理拼湊
這本小說也需要耐心地慢慢看下去,才發現其中是有一些有趣的議題可供討論的

首先是十九世紀英國的階級仍然森嚴,勞工階層的瑪莉與伊莉莎白的交往並不被所有人認可
儘管遠離倫敦這個大都市,鄉村的風氣比較自由閒散,但是女性的地位依舊很不平等
伊莉莎白對化石的研究已然超越很多化石收藏家
但是她仍然不能踏進地質學會,只因為她的性別
書中不僅一次提及,連上街、去博物館等公眾場合,最好都要有姊妹或兄弟陪同
更不用說因為對化石的興趣,招來親友、鎮民多少閒言閒語
書末作者解釋這些人物都是史上真有其人,情節自然多有穿鑿附會、發揮想像
但人物與主要的歷史紀錄都有寫入故事中
伊莉莎白女士收藏的魚化石不但有些在生前就捐給大英博物館
大部分的收藏現在則在牛津大學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
要不是有這些東西與捐贈的記錄
伊莉莎白對化石研究做的貢獻在那個以男性為主的時代,很可能不會被記錄下來
這些魚化石,不僅是古生物的化石,某個程度來說也是伊莉莎白女士研究的化石記錄

書中有幾段提到在剛發現化石的年代,對宗教造成的衝擊與困惑
從小就根深蒂固的宗教,使得大家對化石背後的真相懷著逃避的想法,不怎麼願意深究
作者特意描寫伊莉莎白與牧師的對話以及瑪莉時常需要去教堂的習慣
凸顯那個科學逐漸發達的年代,人們如何在信仰與科學中求得平衡的心理矛盾
如果上帝是完美全能的造物主,為什麼有些生物會頻臨絕種?
如果上帝試圖淘汰一些不夠完美的生物,是否表示上帝對世界的創造工作尚未結束?
當時對宗教界對世界的推論,是世界已經存在六千多年,但化石的存在好像遠超過六千多年?
還有如果如聖經所言,上帝先創造山河石頭,那動物的屍體是怎麼擠進石頭變成化石的?
在故事中,伊莉莎白嘗試詢問牧師與學者,都得不到滿意的答覆
我相信這也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疑問,要怎麼在科學發現與宗教中求得圓滿的解釋
即使是現在仍然存有很大的爭議空間

作者Tracy Chervalier 崔西雪佛蘭擅長在漫漫歷史長河中
尋找獨特的沙礫,並延伸成故事
這部尋找化石的女孩也是根據真人真事加工添補出來的小說
作者對於隱藏在歷史洪流中的女性角色特別有興趣,總是從有限的史料與蛛絲馬跡裡
半挖掘半想像地進行創作
如同書中尋找化石的過程,在資料的沙堆中耐心有毅力的找尋各種可能性
才能拼湊出被遺忘的古老生命痕跡









 

 

 

arrow
arrow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