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  

提到北歐犯罪小說,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龍紋身的女孩三部曲
確實這部小說已經被搬上大螢幕,成為全球暢銷的作品
正當出版界都在尋找接班人的時候,尤.奈斯博的警探哈利成為最有可能的候選人

奈斯博的人生跟小說一樣劇有戲劇性,(好像很多傑出的作者都有豐富的人生經歷)
他原本是日入斗金的金融界經理人,有一天覺得人生不應該浪費在買進賣出上
毅然決然辭職,改跟同好組成樂團巡迴演出
沒想到在音樂界闖出一片天,專輯大賣,搖身一變成了偶像藝人
在紛紛擾擾的娛樂圈待了一陣子,奈斯博決定給自己放個長假
就在這個假期中,奈斯博動筆寫下第一部小說,從此愛上寫作的行業

一個人生一路順遂的金童,筆下的警探哈利卻是一個人生失敗組
哈利是一個中年警探,有著對犯罪事件棄而不捨的執著
或許是因為對案件過分投入,哈利有酗酒的毛病,因此失去升職的機會、失去情人
過著與酒精誘惑抗爭的辛苦人生
特別是當最要好的搭擋被謀殺後,更難抵抗午後蠢蠢欲動的酒蟲
雖然有賞識他的長官一路護航,但總是在人際關係上適應不良

台灣目前一共翻譯了四部尤.奈斯博的作品,分別是知更鳥的賭注、復仇女神的懲罰、魔鬼的法則與雪人
前三部也被稱為是奧斯陸三部曲,描寫以和平富裕文明的挪威社會,仍然有許多社會對立問題引發的案件
我覺得出版社非常用心地從一系列的作品中挑出最有深度的幾部,讓台灣的讀者認識奈斯博不僅是暢銷犯罪小說的作者
更利用犯罪小說的案件,試圖探討挪威社會的對立、人性的軟弱、槍枝氾濫的問題
讓讀者不僅是讀到具有娛樂性的作品,也能深入思考一些嚴肅的議題

第一部知更鳥的賭注討論的是挪威歷史中的一段不勘回首的往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挪威曾被希特勒的軍隊佔領,成為軸心國的一員,主要任務是出兵攻打俄國
但當德國兵敗如山倒時,迎回流亡王室、支持反德游擊隊的聲音愈來愈大
到最後很多當初沒有表態或是觀望的牆頭草,都紛紛搶了機會向戰勝的一方輸誠
於是這段歷史就成為當權者刻意遺忘的爭議,引起本書的案件

第二部復仇女神的復仇,故事圍繞在復仇這個主題
人類是唯一會復仇的生物,書中認為上帝懲罰不信教的人入地獄,就是一個終極復仇
一旦有了復仇的念頭,苦樂已不再重要,復仇成為唯一目標
究竟復仇是驅使人類的動力還是毀壞人生的魔道?
以牙還牙的直接懲罰,演化到制訂所謂文明法律,是否只是換湯不換藥,復仇的核心永遠存在?

第三部魔鬼的法則,查辦的是一起連續殺人犯
但其中更帶出正義與法制並不是永遠站在同一邊的思考
就像死刑存廢與否一直具有爭議性,法律制度是否能真正執行、保護正義
古時候的羅賓漢、廖添丁到現代的蜘蛛人、蝙蝠俠,仍然是電影電視的熱門題材
是否代表人們對法律制度的疑慮與失望,寄託在體制外的英雄人物?

一般流行的犯罪小說著重於案情的曲折離奇,推理的高潮跌起,與動作場面的驚險刺激
很多知名的小說都很適合翻拍成好萊塢電影,具有很大的娛樂性
不過尤.奈斯博說故事的方式,主要是透過各種角色的切換,緩緩帶出案件的節奏
由於主角哈利警探只是個單純的警察先生,所以大開主角外掛的動作場面很少,著重的是哈利對現場與相關人物的觀察
往往在一些很細微的地方,藏著真相
每次看犯罪小說總會覺得查案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並不是說每次都猜不到真正的兇手,而是想像在真實世界中,要怎麼從紛亂無序的線索中找到案件的主軸?
畢竟在小說或電影中,擷取表現的都是跟案情有關的故事。但在真實世界裡,有些案件可能會沈寂很多年,才找到突破點
所以一個案件消耗的社會資源總是很大。一個犯人的惡行除了傷害受害人與其親友,還花費警力日夜加班查辦
更別說可能會引起社會大眾恐慌,造成更多資源的浪費

書中的固定班底中,有一個幽默的心理專家,哈利辦案的時候常求助於他
心理學家奧納會嘗試從犯罪心理的研究,試圖解釋犯人的心理狀態
看過美國類似影集的人都知道,建立所謂的犯人profile是破案的關鍵
不過奈斯博跟奧納好像總認為這種方式並不怎麼可靠,大多數的案件還是需要哈利與鑑識組的警員拼湊
猜想CSI可能比較受奈斯博喜愛吧

有別於日系犯罪小說的黑暗扭曲,奈斯博的作品相對來講比較合情理,推薦給喜歡類似小說的讀者

附帶一提的是,今年初的台北國際書展有邀請奈斯博到現場,還請他朗讀了一段作品
奈斯博本人感覺是一個很靈活的人,雖然讀者需要透過翻譯才聽懂挪威文的作品,不過從聲音與表情中
可以感受到做為一個暢銷作家具備的靈活創意與冷靜的誇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