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n.jpg  

Don't juge a book by its cover.這句話真的很適合現在的書市
不確定那些負責封面文稿的人是不是真的看過書中內容
還有那些寫推薦序的名人是不是真的有把書從頭到尾看過
總之如果從書的封面介紹,往往會得到跟內容不太相符的訊息
會寫幾句抱怨,是因為<天香>的封面介紹跟內容有蠻大出入
不過反正我也不是因為封面介紹買這本書的......

有別於天子腳下的北京、六朝古都的南京、隨便走路都能踩到古墓的西安
在元明之前靠漁業為生的上海,沒有其他大城引以為傲的歷史傳統
在動不動就以千年歷史開口的中國城市哩,好像總是矮了一截
因此儘管明代以後經濟發展日盛,到現今更是南方第一大城,與北京地位並駕齊驅
一比起歷史,上海總是說話少了底氣,到底不如長安、紫禁城,早就深入人心
這本<天香>是一本以明中後期的上海為主角的地方誌小說,既然沒有正史的加持,那就用小說來說故事吧
故事在明代上海申家展開,申明世雖然有過功名,更喜歡閒情雅趣的生活
正巧其時各大家族爭先恐後地建造園林,申明世在巧處別出心裁
用桃花林為題的天香園,很快成為各大園林中數一數二的翹楚
申明世十足的上海個性,喜歡在奢華、享受上大做文章,對當官掌權卻十分心淡
不過有錢歸有錢,申家還是仰慕真正的世家名族
因此替兒子柯海娶了南宋世家徐家的女兒小綢為妻

柯海與小綢原本夫妻情深,卻因為一個誤會而自此形同陌路
小綢夫妻失意,便將時間心力全花在刺繡女紅上
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小綢將詩畫意境繡入女紅,使天香園繡成為珍品
不僅天香園的女子都拈起了繡活,外面的人更以得到天香園繡為傲事
等到小綢有了媳婦兒,天香園繡更因為媳婦沈希昭精於畫藝
創造出新的"繡畫",以絲線絹心繡出畫軸,至此天香園繡已經脫離女紅成為藝術品

所謂富不過三代,申家隨著明代末年內外戰事連連,加上花錢從不手軟的習慣
終於慢慢步向衰落,天香園繡也從閨房逸趣成為家裡生計的主要支撐
作者藉由明代申家的興盛衰落,替上海作了一部地方誌

王安憶雖然生在南京,但從小隨母親在上海長大,對上海有很深的情感
上海原名申,所以<天香>以"申家"為主軸,已經透露書中主角是"上海"的意思
明代是個重商的時代,中國從農耕生活慢慢進入現代化的初期,商業活動日益繁盛
沿海的港口城市、交通樞紐也漸漸展露城市的樣貌,上海也是其中之一
書中描述到申家與其他申地家族奢華的生活,追求金碧輝煌的盛世風景
無論在園林佈置、宴席賞遊,都花費及多人力物力,務求豪奢、異趣、巧奪天工

有別於其他人一心追求功名權勢,上海人好似對生活享受比較在意
書中提到申家幾代不論男女都從小延聘名師教導,柯海兄弟還有點神童聰明的樣子
但長大了卻都有點玩物喪志,對科舉功名興趣不大,倒是花在文俗雅趣的心力多的多
柯海有一陣子沉迷於製墨、後來又喜歡跟其他富貴公子遊歷四方
其父申明世更是只當了一會兒官就退隱回鄉,不在官場倒在打造天香園上爭奇鬥豔
作者隱約暗示上海重商重享受的性格,跟北京政治中心的氛圍大不相同
也跟鄰近杭州文藝的氣質很不一樣
倒也不是說奢華一定落入俗套,上海帶著熱鬧生活的熱誠,充滿的是煙火人間的味道

雖然沒有歷史世家的背景,也沒有顯赫的功名,但是申家的人有種自得的豁達
對於娶來的世家媳婦,申家人沒有自慚形穢,瞧不起自己家沒有悠久的歷史
也沒有看不起沒落王孫的勢利眼,而是熱熱鬧鬧的迎接新成員帶來的不同文化
等到申家自己沒落了,雖然園林頹敗,但是申家人還是自得自樂地以享受為目標
雖然因為財富減少而不能大張旗鼓地擺派頭,但該有的還是要有,特別是那份享樂的心還是有的
作者藉由申家描寫上海的特殊個性,有種遊戲人間的天真熱鬧

天香園繡也是一種以人工極致的藝術,或者說是非常有人味的藝術
從一開始的香囊手帕,到後來沈希昭聞名天下的繡畫
其實都是很具實用性的藝術品,跟文人雅士的水墨是不一樣的
手帕衣裙自然不必說,本來就是日常生活的用品
而繡畫也做為屏風甚至佛寺用品,跟單純的畫軸還是不同的
作者隱約說出上海或許沒有純藝術的氣氛,卻更接近日常生活的實用美感

不過月盈則虧,盛極而衰
申家歷經三代盛世,到明末內憂外患、賦稅爆增的時候
也不得不露出衰敗的景象,甚至要靠閨閣手藝來維持家計開銷
原本小綢嚴禁家人將天香園繡的祕法外傳,但隨著家道中落
繡件外流甚多,嫁出去的女兒也必須靠繡活為生,最終開班授徒成立工坊
一門藝術也流入民間,成為街市的一部分,等待下一次盛世的來臨
沒有長吁短嘆的悲情,申家子女在盛世有盛世的享受,沒落時有沒落時的做法
替上海人能享受盛世也能等代盛世的個性留個註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王安憶 上海作家
    全站熱搜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