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意見領袖是媒體
雖然各大媒體常做電話抽樣、民調
但在民眾心裡造成印象的根源還是媒體的報導
會討好記者的政治人物、藝人說好聽一點是廣結善緣
但其中又有多少是曲意迎合、刻意塑造?

不可否認的是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知天下事還是要依靠媒體
但身為傳播訊息的媒體業者是不是盡了本身的責任?
平衡報導、多元取材、求真求實、客觀呈現
固然是理想化,但現在的電視報章雜誌也未免太背道而馳
很少聽到國際局勢分析,反而常看到藝人名人八卦在頭條重點
二十四小時連續播放的往往是相同的內容不斷重複
深度訪問不多,大部分當事人還來不及說話就被切斷
記者自己的評斷很多,還有一條條反白的"網友"意見
很多時候本文被忽略,反倒是推文、回應短訊被引用
事實的真相在這種報導方式下,好像也沒有人在乎?

面對這樣的新聞,民眾的反應是很快忘記,反正什麼在台灣都是一窩蜂
新聞記者的人不用心、觀眾也隨便聽聽
當事人也不需要辯解,想著清者自清等風頭過去就好
醜聞、緋聞久了大家也搞不清楚,政治人物隨時可以轉換跑道
這個星期的頭條名嘴還在痛罵,下個星期大家已經渾然忘記
誰愛誰、誰民調下滑、誰欠稅不還反正都會從頭條變成第X版的小方塊
電視新聞沒有時間追蹤報導,每天都有雙頭蛇、會汪汪叫的貓等新聞在排隊
假新聞用示意圖、動畫充斥在報導中,收視率才是要追求的真相

這樣的垃圾資訊真真假假地充斥在台灣社會
不實的謠言、錯誤的認知不知不覺被吸收
不啻是精神上的黑心商品,影響大眾的進步
媒體是無冕王,有權力就應該有格調有義務,而不是為所欲為
進步國家的新聞人員退休後可以著書、演講
雜誌社主編、報社主筆具有社會地位,跟狗仔不同
但台灣新聞人員狗仔化,大眾對記者普遍觀感不佳
好的人才不願意淌渾水,沒有內涵的名嘴信口雌黃

惡性循環假言論自由之名不休止,結果就是阻撓社會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