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jpg
張愛玲遺稿"小團圓"幾個星期前出版了
由於張愛玲已逝世,其遺稿執行人宋淇夫婦也相繼辭世
剩下可以作主的是宋氏夫婦的兒子宋以朗
其實這份遺稿早在數十年前就寄給宋家
但當時管制嚴格,書中影射的主角也都在世
宋淇夫婦深恐出版招禍,力勸張愛玲暫時擱置
後來張愛玲曾提及要毀去原稿,所以現在此書問世仍風波不斷

台大教授張小虹認為不應違背張愛玲的遺願"合法盜版"
這部小說雖然在張死前(1993、1994)的信件仍討論到修改稿件
但1995年張愛玲過世時沒有人在旁邊
財產也很少,不到需要公證遺囑的地步
因此小團圓究竟要出版還是銷毀沒個定論
不過皇冠出版社說"造福張迷"倒不只是行銷宣傳
張愛玲人死不能復生,要看更多的作品,只能期盼未發表的手稿
雖然小團圓仍看得出不是最後完稿,許多地方的主詞有點混亂
但張氏獨特的比喻、冷清的筆觸自然流露,令人熟悉又感傷

小團圓其實就是張愛玲的自傳!
雖然化名九莉,但大家都可以輕易地看出這是張愛玲本身的故事
出身沒落的世家,父母各自追求自我生活而不理會姊弟倆
唯一可投靠的姑姑時時提醒她寄人籬下的窘境
寫愛情小說卻沒談過戀愛,真正愛上了卻是負心薄倖的漢奸
在美國墮胎、不想要生小孩卻因為做了有孩子的夢而快樂......
看過胡蘭成寫張愛玲、看過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寫張愛玲
看過坊間網路各式各樣寫張愛玲的文章
都不如看小團圓理真正的張愛玲

以前看張子靜的書就知道張愛玲家庭不睦,父母對她都很冷淡
父親忙著抽鴉片,後母對她也不怎麼親近
看流言的時後印象很深的是張愛玲一直想用日本和服的布料做旗袍
對服裝的描寫總是細膩不嫌厭煩,原來母親跟後母都拿舊衣給她穿
唯一做的新衣是父親包養的酒家女幫她做的
後來對顏色的渴求,對服裝的著迷其實是小時候的缺憾

張愛玲養成鐵石心腸不是天生的吧?是因為得不到父母情人的愛嗎?
從父親的幽禁逃到母親家,但母親總是在世界各地旅遊、談戀愛
九莉跟母親相處的記憶只有整理行李
母親傳授給九莉的唯一本領也就是理箱子
("箱子在台階上滾下去,像塊大石頭一樣結實,裡面聲息毫無")
每每露出厭煩的表情,連牽她的手都不自在
母親在英國臨終前要張愛玲去看她最後一面,張愛玲拒絕了......
在某些評論的文章中,認為張太絕情
也許是被小團圓影響,我竟覺得人生又不是好萊塢電影
難道真的可以在病床前上演冰釋前嫌、心結盡釋的結局嗎
心死了也就沒有感情了
但小團圓裡說過,這一生曾為了母親與之雍(胡蘭成)興起自殺的念頭
後來總想到"何必為不愛你的人死"才沒真的從樓上跳下去
可見她不是沒有愛過母親,只是被傷得太重了點

小說裡除了生長家庭的描述,最受矚目的就是與胡蘭成的一段情
書裡九莉愛上的邵之雍,其實就是以胡蘭成為範本
這人真是看著就有氣,當然我不否認我是偏幫張愛玲的
但邵之雍女人一個接著一個,還要跟九莉訴說與其他女人交往的內容
連男人欺騙、逢場作戲的藉口都不屑用
九莉大老遠從上海到之雍藏匿的鄉下去看他
(總覺得這段可信度特別高,張愛玲不是會喜歡稻香下體驗農村人)
卻看到他跟當地學校教師眉來眼去,甚至登堂入室......

就這段情來說,我覺得小團圓的出版替張愛玲出口氣
當然以她的個性是不屑跟人辯解的
說的愈多誤解愈多,所以對母親、對胡蘭成總是心理OS多
自然不是每個人都像她一般彎彎肚腸,但禍從口出倒是不假
"自從寫東西,覺得無論說什麼都有人懂,即使不懂
她也有種信心,總會有人懂。曾經滄海難為水,
更嫌自己說話言不達意,什麼都不願告訴人了"
這讓我覺得小團圓出版也不是那麼違背張愛玲心願的
張愛玲的生活並不快樂,能讓她抒解的也就是寫作了
雖說取材從生活,但其中也有向讀者說點話的意思在
至少在看不到對象的大眾,裡面有許多知音願意聽她說

宋淇夫婦跟張愛玲的書信裡都稱胡是"無賴人"
當時不出書也有不希望胡炒新聞、抬身價的意思
但胡蘭成後來出了本"今生今世",張愛玲深不以為然
打爛仗是不屑,但也不能讓歷史被說話大聲的人扭曲
小團圓起碼也是另一造說法

看完小團圓已經是深夜,急忙翻上床逼自己睡著
不知為何幾經反側竟止不住淚如泉湧
深深的孤獨、淒清,偏又遇著最敏銳、纖巧的心
再怎麼冷冰冰也傷痕累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