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最近授權Patrick French寫他的傳記
<世界如斯>(The World Is What It Is)
很多人都說奈波爾早該拿到諾貝爾獎
只是因為他私德的問題,讓評審遲遲到2001年才頒給他文學獎
大學的時候看了諾貝爾文學獎得煮的大河灣
深深被其中尖刻寫實的描寫而感動
整個故事描述白人移民在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改變後的社會
失去特權卻也回不去原本的國家,如何面對革命政權
就像被河流沖帶的水草,沒有根也沒有歸屬的悲哀

奈波爾就像大河灣裡描述的主角,無法找到是和自己的族群認同
從小生長的非洲島嶼千里達,位在非洲與印度之間,又是英屬殖民地
所以島上有印度移民、非洲本地人、白人英國殖民者
奈波爾的家族來自印度,他卻生長在千里達,並到英國去唸書
所以奈波爾一直缺乏族群的認同感,到哪裡都沒有辦法稱為家鄉
印度人把他視為移民者、千里達本地人認為他是外來者、英國人也看不起他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矛盾的處境,讓奈波爾人格扭曲,爭議性極高

之前還有看過奈波爾回到印度旅遊所寫的紀錄<幽暗國度>
他對印度這塊土地的厭惡跟憎恨,隨著尖銳的筆調躍然紙上
到最後不免覺得筆觸過於偏激,連我這麼一個局外人都有點看不下去
或許是把對自己身份的厭恨歸到所有稱為家鄉又不是家鄉的地方
奈波爾對生命中三個最重要的土地都因無法真正被認同而充滿不屑

奈波爾在英國唸書的時候認識了第一任妻子派翠西亞
派翠西亞仰慕奈波爾的才華,不顧家人反對執意嫁給奈波爾
但是奈波爾對妻子非常惡劣,結婚戒指也以"我不喜歡珠寶"而拒絕購買
當時奈波爾連續面試二十六份教職失敗,靠妻子工作養活
可奈波爾拒絕跟妻子有性生活,常常在言語上羞辱派翠西亞
讓她覺得自己是無用無趣的人
另一方面,奈波爾在創作上卻依賴妻子,派翠西亞替他校對、打字
並且具有獨到的眼光,使奈波爾在妻子臨終前還要她幫忙修改稿子

奈波爾很早就在作品中承認嫖妓,並在四十年婚姻中有個二十四年的情婦
這位阿根廷情婦願意拋下丈夫跟孩子跟隨奈波爾
儘管奈波爾只是從情婦身上得到性虐待的快感
有一次甚至把她打到兩個星期不能見人
最後奈波爾付了一筆錢趕走情婦,因為情婦"年華老去且愚笨"

在妻子罹癌過世前,奈波爾就認識了現任妻子娜迪拉
這位巴基斯坦記者小奈波爾二十歲
奈波爾嫌妻子怎麼不快死,好讓他娶新太太
事實上,在派翠西亞過世後兩個月,奈波爾就再婚了

這樣不堪的私生活讓諾貝爾文學獎評審一直猶豫不敢頒獎給他
雖然最後奈波爾的作品還是戰勝大家對他本人的異樣眼光
但他在文學界、社交圈都非常不受歡迎
或許是因為對妻子的懺悔,在這部傳記中,
奈波爾用幾乎自殘的方式敘述過往作為
為"作家寫不出小說,就只剩回憶錄"下了最佳的註腳

是否成就一個天才,要摧毀許多平凡人的夢想?
才華帶給世界藝術,卻帶給身邊人傷害?
一個成功人物背後,總是需要默默付出奉獻甚至犧牲的人?
當梵谷、莫札特的親友,都不是容易的事
很多報導說奈波爾的婚姻沒有愛情
但派翠西亞應該是為了跟"奈波爾才華"間的愛情才忍受這一切
她的忍耐換到了一座諾貝爾文學獎,雖然她自己沒有看到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個無聲付出的女人
這句話在這個悲慘的故事裡,再一次被印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