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器時代。後面是青銅時代。
要過多久,要過多久,在他們的循環裡
才會回到柔和一點的時代?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
是一個住在開普敦的白人教授
以描寫種族問題複雜的南非聞名
像其他的殖民地一樣
南非面臨著種族、利益、文化交雜的亂象
並不是曼德拉展現出來的黑人奮鬥勵志故事

<鐵器時代>跟我之前看過的另一本<屈辱>很相像
延續一種深沈的無奈與不滿
描寫一個癌症末期的老婦人
在南非的混亂中
眼見傭人之子抗爭政府的血腥卻死於非命
大家互相仇視只因為膚色不同
在一個缺乏愛與和平的社會下,飢渴的生存
後來老婦人認識了一個遊民
他像一隻流浪貓一樣,用不在乎來抗拒所有的好意
也許是死亡的孤獨讓老婦迫切需要一個對象去愛
於是跟遊民V產生了一段情感的聯繫

作者藉由一個垂死之人的眼睛
討論南非一些荒謬的現狀
因為時日無多,老婦人更能從人生本質去看待這些事
政客無恥自私地煽動人民
即使是小孩子也訓練成戰士
但是自由、平等這些口號只不過是騙局
是撒旦的謊言,騙走無辜的生命
生活在所謂的鐵器時代
人人都必須訓練成心如鋼鐵
什麼時候才可以有個柔和一點的時代呢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人很難不帶成見、不存刻板印象去看人
老婦對傭人兒子及其朋友絕對說不上喜歡
但是她還是對政府無情的掃射濫殺而憤憤不平
拿出自己老舊的手槍給這些對她有敵意的孩子
因為喜好的事情是個人的選擇
但是人道、公理是不分種族的
極少數人可以說他從不帶有偏見
無論是對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
甚至是個性志趣不相同的人
多多少少會有偏頗的看法
但是世界上還是有一些事情是超越歧異的
當作抉擇的時候到來
我們是不是能做出真正不後悔的選擇?

除了種族議題之外
書中花了相當的篇幅描寫老婦人跟遊民V的相處
老婦人的女兒憎恨南非的情況而遠走美國
在臨死的這段時光,老婦人需要一個對象去愛
因為死亡最可怕的是孤獨
遊民可以回報她的感情最好
不能回報也沒有關係
她只是需要一個對象而已
Charity的字根是care
因為care,所以關懷幫助別人
但是老婦人確認為Charity是雙方面的
給予的人跟接受的人都需要學習
學習去愛,學習被愛
這段描述讓我想到很多
其實接受別人的好意
有時候也是charity的一種
給別人一個展現自己慷慨的機會
讓別人可以得到助人的快樂
不也是一種慈善嗎

柯慈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文筆樸實卻相當深刻
也許是他書中的議題很沈重
所以我無法一下子看完整本書
常常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往往會心有重壓
<鐵器時代>絕對不適合睡前去看
總之不是一本輕鬆的書
不過有時候我們還是需要一些思考的沈澱,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