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雜篇裡虛構了孔子與春秋大盜跖的辯論

盜跖是春秋時代的大盜,手下有九千人
他所經過的地方,人人聞風喪膽
這樣的江洋大盜居然是聖人柳下惠的弟弟,而柳下惠又正好是孔子的好朋友
於是孔子就要柳下惠去勸勸盜跖
柳下惠老實地跟孔子承認,這個弟弟能言善道,真的拿他沒辦法
孔子不相信,自告奮勇地去找盜跖
於是出現了一段五千年都沒有結果的辯論

孔子先是讚美盜跖相貌堂堂,有將軍諸侯的才能
但是正在烤人肉為食的盜跖完全不為所動
於是兩個人進入正題,開始唇槍舌戰

孔子認為盜跖有比一般人更好的條件,簡單的說是英俊瀟灑又有將才
應該要治國平天下,為人民做事,為自己青史留名
盜跖聽了嗤之以鼻,列舉古今"so call"賢臣名君
比干,屈原剖心沈江
堯殺長子,舜流母弟
結論就是所謂的聖賢也不過是場騙局
與其白費力氣做吃力不討好的聖賢
不如承認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無所不用其極地為己而為

孔子所信奉的理念被盜跖一說,居然不值一文
只得臉色灰白地摸摸鼻子離去

從小生長在儒家教育的我們
聽到盜跖的辯論,當下也是不知道如何反應
事實上春秋之後的歷史,仍然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只憑道德行世的理想,從孔子開始就沒有實現過
現實的世界仍然是不公平不和平的
雖然盜跖的想法相當偏激
卻說中了社會的現實
因此這場辯論其實到今天都存在
現實與理想,善良與自私
是亙古糾纏的問題

如果每個人都像盜跖一樣目無法紀,
只為一己之私利圖謀,社會是無法運作的
但是現在社會裡還是有很多盜跖
或許不是用燒殺擄掠,而是用其他的面目滿足自己的慾望
這樣說來孔子的教育,我們從小被教導的信條
不都是沒有意義的嗎?
更而甚者,我們被教導要守法要服從
是不是根本是當權者愚民的手段?
即便是法律,也早失去跟正義劃上等號的地位了

但是我寧願相信人性中有弱點有私欲
也有的是真善美的部分
也許某些人邪惡的一面被激發,變成為了自己不惜傷害別人的生物
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人為了遵照自己的良心,做出了很多犧牲
我無法說服自己大同世界真的存在,
但卻願意選擇相信那是一個可以努力的目標,一個可能性
因為無論是誰,多少都有感受過人世間美好的一面
完全抹煞這些更是不公平

就像人世間其他的問題一樣,是非對錯的判斷永遠沒有正確答案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因為存在所以相信
而是因為相信所以存在
孔子的選擇對盜跖來說很愚蠢
但是很多時候,相信本身就是幸福的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es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